愛的三股辮|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外伝 - 永遠と自動手記人形 -

在2020年二月14日,京都動畫發佈了《紫羅蘭永恆花園》劇場版的PV2,熟悉的旁白配音讓人不禁好奇,是不是要回到原作設定讓薇爾莉特與少佐重遇?在期待四月30日台灣劇場版上映的同時,先來回顧紫羅蘭首部劇場版外傳作品《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
外傳時間設定於本傳動畫結束四年後,薇爾莉特接受德羅賽爾王室親屬的委託,來到白色山茶花盛綻的女子貴族學校擔任家庭教師。
相信有看過本傳動畫的一定對公開情書一集的直球情書記憶猶新,德羅賽爾王室即是該話公主所屬,而白色山茶花也是德羅賽爾王國的國花。
劇場版有別於本傳動畫,監督由石立太一轉由藤田春香負責,京都本來擅長的細膩分鏡在新監督的手下,更多了一種婉約的溫柔,風景縮時的光影變化,從樹梢傾瀉而下的光點流動,人物肢體的舉手投足,都顯得特別的蘊含情感。在這樣花團錦簇的女子學校中,對角色設計的嚴謹可見一斑,每個貴族大小姐的細膩服裝設定,還可以看到薇爾莉特英挺的中性裝扮。

從劇情架構來看,開場由妹妹泰勒在郵輪上向天空伸出手,插敘姐姐伊莎貝拉和薇爾利特的邂逅,再回到順序妹妹來萊登尋找送信郵差貝內迪克特。劇情主線從預告就不難猜出,姐妹兩人其實並不是真正血親,收養妹妹泰勒只是對深陷戰爭泥淖現況不滿的「復仇」——如果自己要生而不幸,但願能讓這個孩子擁有未來,卻也成為一無所有的愛咪在成為伊莎貝拉之後僅存的幸福。
主線討論的兩大主軸:姐妹兩人的「親情」與薇爾莉特和伊莎貝拉的「友情」。伊莎貝拉這個角色相比在本篇任一集的主要配角人物形象非常複雜立體,因為戰爭而淪落街頭,收養泰勒之後重拾對生活的希望,作為權貴私生女被要求回到本家繼承爵位身分,被迫拋棄過去以換取鍾愛妹妹的未來,而留給妹妹的僅是自己的名字「愛咪」。
姓名本來的存在作用就是對特定個體的代稱,寫給泰勒的信中的魔法咒語,在晴空之下伊莎貝拉縱情呼喊的字句,兩個人都以對方的名字作為想念的載體,只要有人還會以此稱呼自己,那其中的愛意就是無上的幸福了。

儘管妹妹對小時候的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卻知道在那寥寥幾字的書信中,有個人真真切切的盼望著自己的幸福,串連起這份回憶的就是薇爾莉特。伊莎貝拉認為外人眼中映出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貴族的身分,在這猶如監獄的女子學校裡孤立無援,薇爾莉特也因此起初被伊莎貝拉要求,不要有超出職務的舉動,而後對薇爾莉特的完美更加自慚形穢,在知道薇爾莉特其實是孤兒身分之後,可能是對棄嬰妹妹的聯想,伊莎貝拉態度軟化,開始接受了現在自身所處的情境,有過在街頭晃蕩的經歷,現下的豐衣足食恐怕對伊莎貝拉自身而言是莫大的嘲諷吧。當時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中,是泰勒讓伊莎貝拉對未來改觀,而在心靈空虛貧乏的貴族學校中,是薇爾莉特的友情讓她有了作為伊莎貝拉活下去的決心。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問薇爾莉特說要不別去上課了吧,去哪裡都好,薇爾莉特回答我們哪裡都不去,這番對話投射了伊莎貝拉的心境轉折,縱然失去自由,戰爭結束的和平與受到保障的未來,只付出「哪裏都去不了」的代價,泰勒想成為傳遞幸福的郵差,似乎就是要同姐姐的份一起,去到伊莎貝拉抵達不了的遠方。

在外傳當中,薇爾莉特雖然也是改變姐妹兩人的重要他人,但相較TV動畫的劇本當中,薇爾莉特的形象開始定型,與其說是干涉了兩人,不如說是成為一個專業成熟的自動手記人偶,作為堅定的「傾聽者」守護她們,這也讓薇爾莉特對情感的認知更佳細膩,我認為在這部外傳也預先鋪陳了下部劇場版,不僅認識了何言為「愛」,也長成了一個感情豐富的花樣少女,相信不少觀眾也和霍金斯上校一樣,看薇爾莉特除了令人驚豔的盛世美顏,更多了一份像疼惜自己女兒的心疼感受。

當然算是彩蛋的部分,戰後重建的城市景象,像是電波塔的興建,配角們隨著年歲增長的外觀變化,貝內迪克特搶眼的露背扮相,滿滿是意料不到的小小亮點,我自己非常喜歡這些安排,京都真的很抓得住觀眾的心哇> <
最後,期待四月30日上映的全新劇場版,想必是又要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走出電影院,我只想說:請給我更多的糖分閃瞎我吧(誤
因為種種原因延期的新作劇場版終於確定在九月30日台灣上映,繼續#pray for kyoani,希望他們能越來越好。